相关报告将在一两天后出炉;郑州光明山盟乳业生产被监督5月9日,光明奶在北京市场的销售未出现波动。新京报记者 韩萌 摄据新京报讯(记者苏曼丽实习生冯岚)记者5月9日从郑州市工商局获悉,日前由郑州市卫生监督所、工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调查小组已经在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对4种产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在最近1到2天内出来,与此同时由于郑州光明山盟乳业仍在生产,调查小组还派专人监督生产过程。
5月9日上午,郑州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杨处长向记者表示,在事件发生之后由郑州市卫生监督所、工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调查小组对此事展开全面调查,前天已经抽检了该公司的4个品种,目前还正在质监部门进行检测,而检测结果也将在1、2天后出来。
据了解,目前在郑州的牛奶市场上,“花花牛”品牌占据着市场老大的地位,光明山盟位居第二。河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王春祥认为:“在这个事件下,光明山盟的产品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记者5月9日从河南省消费者协会了解到,目前很多消费者向消费者协会打电话咨询光明牛奶的事情。
中消协新闻与公关事务部副主任张德志昨天下午对该事件保持谨慎态度,他表示传媒对消费者的影响太大了,在没有查清真相之前,不方便做出任何评论,以避免对消费者产生影响,从而对企业造成强烈伤害。
据记者了解,光明牛奶的北京终端市场没受太大影响。这与网上“民意调查”的结果不太一样,在接受新浪网调查时,有约80%的网民表示不愿再购买光明奶。
“虽然今天有四五个消费者问到河南光明牛奶返厂再销的事,但还是选购了光明牛奶。”昨天下午,在北小马厂物美大卖场,一位销售人员对记者说,光明7天保质期的牛奶通常在第3天就开始和新奶绑送,等不到过期就被消费者买光了,根本谈不上返厂。
5月9日,光明乳业(600597)股价并没有受到此不利消息影响,收盘时小幅下跌,跌幅为0.2%,收盘价为4.87元。
行业动向 揭开回奶罐光明犯众怒
同行否认王佳芬“使用回奶罐是乳业通用做法”的说法,专家王丁棉称很多企业不自律
在河南电视台对于光明奶相关报道中,“回奶罐”遭到质疑。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使用回奶罐是乳业通用做法。但5月9日国内几大乳品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自己的企业绝没有回奶罐。
知名奶企否认用回奶罐
王佳芬对回奶罐的解释是“工厂用来盛装当天生产剩余的原料奶,这些奶将会保留到第二天,然后经过化验,如果符合生产饮品奶的标准则用来生产,否则即被倒掉”。她还声明其他乳品企业也在这样做。
针对光明的说法,5月9日,国内一家知名大型乳品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断然否认回奶罐说法。他明确表示,自己公司就没设回奶罐,业内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回奶罐。但由于与光明是竞争对手关系,他不愿就此话题深谈。另一家知名乳品企业负责人也表示,自己在乳品企业做了十几年,从没听说有回奶罐。自己企业也从来没用回奶罐,他对光明把别的企业也拉下水表示不满。
蒙牛市场总监孙先红表示,蒙牛只有贮奶罐,从奶农那里收购来原料奶后就冷藏在奶罐里。广东燕塘总经理助理冯立科也表示,对于回奶罐的问题,他表示燕塘等本地企业一般以鲜奶为主,剩余的原料奶往往会加工成常温奶。
那么企业对过期奶究竟如何处理?伊利北京分公司崔经理介绍,常温奶一般有七个月的保质期,企业到第四个月时,就会对即将到期的牛奶实行促销。牛奶真正过期后,他们会坚决将过期奶倒掉。伊利的牛奶都是新鲜牛奶加工的,过期奶都是直接销毁处理,有严格的流程。
回奶罐是个通俗说法
“企业里并没有明确意义上的回奶罐,没有哪个罐上会写上‘回奶罐’三个字,回奶罐只是业内的一个通俗说法。”国内某乳品企业技术处人士告诉记者。
虽然大企业都表示清白,在业内素有“王大炮”之称的广东省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丁棉则认为,很多企业在此事上并不自律,用返厂牛奶为原料再加工生产,这种做法已经成了行业的不成文的秘密。有些企业收原料奶收多了,做成产品市场根本消化不掉,就会把剩下的放在罐子(回奶罐)里面,做成奶粉或奶油、蛋糕等。
乳品企业在从自有奶源、收奶站和奶农送上门等几种渠道获得鲜奶之后,必须对这些鲜奶做细菌、乳脂率等指标的检测,根据产品的不同需要过滤之后将这些鲜奶送到温度控制在0度-4度的贮奶罐中,再通过不同管道将鲜奶输送到常温奶、保鲜奶等各自的生产线上进行加工,而所谓的回奶罐应该就是相当于贮奶罐的一种容器。
业内人士介绍,这种贮奶罐因为规模和清洗的方便程度,价格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有5吨、8吨、10吨,甚至30吨规模。(新京报记者 危剑侠)
专家声音 乳品回收有玄机
有业内人士称,国内乳品企业常把即将过期的乳品加工成牛奶馒头、冰淇淋等产品河南电视台的报道画面。乳品企业如何面对即将过期的鲜奶?5月9日,业内专家向记者解释,乳品的“时效性”很强,一旦过期就一文不值,因此,乳品企业一般在乳品即将过期的时候回收加工成乳饮料、牛奶馒头、冰淇淋等对奶源新鲜度要求不是很高的产品。
“8斤鲜奶只能喷成1斤奶粉,照此推算,原来可以销售成2万元的乳品经过这么一处理只能卖到1.7万元左右。”一直从事乳业研究的北京中乳精华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渝向记者介绍。按照这一数据推算,即将过期的乳品经回收加工,可以挽回绝大部分损失。
不过,陈渝同时表示,这种回收加工有一定的成本,包括检测、运输、物流等方面的人力物力。如果这些产品都已经分散到终端,企业要回收这些产品的成本更高。一般而言,除非这种回收达到一定的规模,企业才有可能将保质期内的产品进行回收,否则90%都是在终端销毁的。
据陈渝分析,由于奶源供应上的相对稳定与销售上不稳定,从理论上讲乳品企业进行产品回收是正常的事情。据他介绍,乳品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在这一天竞争对手搞促销活动,或者是因为天气原因,乳品在当天销售量可能会大幅下滑。但是从原料供应上讲,乳品企业与奶农签订的协议中一天挤几次奶都是规定好的,因此供奶量相对稳定。
“这种原料相对稳定与销售上不稳定的矛盾,导致大部分的国内乳品企业都备有回奶罐进行补救,对回收的产品进行再加工,一般是再加工成乳饮料、牛奶馒头、冰淇淋等对奶源新鲜度要求不是很高的产品。”陈渝表示。但是他一再强调,这种操作方式一定是针对尚在保质期内的产品,如果过了保质期是应坚决扔掉的。
陈渝同时表示,在国外回收奶的现象是很少见的,如果滞销或者是其中的某项指标不合格,企业都采取直接倒奶的方式,甚至一倒就是7-8吨,无论是原奶还是成品奶。
中国奶业协会的一名专家告诉记者,这是出于成本考虑,当收购鲜奶价格比回收产品所付出的成本更高时,往往都采用直接销毁的方式处理。但他同时表示,对过期产品或即将过期的产品进行回收然后加工成另外的成品进行销售,所谓的回收成本是微不足道的。
据记者了解,因为包装破损等原因卖不掉的产品约占乳品企业总产量的2%-3%.对于上述回收产品的说法,相关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多表示,为了防止过期的产品流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损害,乳品企业一般采用这样的报废流程:剪开牛奶袋子,倒进废奶桶,再倒入污水处理池。(新京报记者 苏曼丽)
乳品加工流程图
乳品企业提供的乳品加工流程图中,并不涉及乳品的回收加工。